醫護日志 | 無熱驚厥可不一定是癲癇
日 期:2024-06-05 10:01:32 瀏覽:(3411)
有一群人,他們每天堅守在臨床第一線,在緊張工作之余,也用文字記錄下了他們的經歷。醫院特推出“醫護日志”專欄,記錄那些守護生命健康的醫護人員。
2024年5月23日中午12點,忙碌了一個上午的我正準備下班吃飯,突然接到急診科電話,一名2歲11個月的患兒因“小兒驚厥”被120救護車送來急救,聞訊后我和兒科主治醫師韓艷立即飛速趕去。
我們見到患兒時,患兒已清醒。我和韓艷醫師一起立即給患兒進行體格檢查。患兒并無發熱,我一邊檢查一邊在腦海里飛速推想:“孩子是缺鈣?低血糖?癲癇?”然而通過仔細的檢查和問診,感覺根據這個孩子的病史并無發熱征象,上述疾病的診斷可能性似乎很小!“那會是什么診斷呢?”帶著疑問我繼續詢問:“患兒近期有無消化道癥狀?”這時患兒媽媽告訴我:“孩子兩天前曾有腹瀉和嘔吐”。我聽后立即豁然開朗,一個輕度胃腸炎伴良性驚厥的初步診斷馬上閃現在我的眼前。
隨后,我們立即將患兒緊急轉入兒科監護室,按照輕度胃腸炎伴良性驚厥診斷,給予吸氧、監護、抽血、補液等系列支持治療。
就在此時,搶救室再次傳來急促的呼喚:“大夫,孩子又抽了!”我跑步趕到急救監護室,發現:患兒再次出現全身抽搐。我立即指揮現場人員進行止驚治療:“靜推80mg苯巴比妥鈉”。患兒抽搐很快停止,轉入平穩狀態。
經過各種輔助檢查回報,排除其它疾病后,患兒最終被確診為輕度胃腸炎伴良性驚厥。
相關鏈接
輕度胃腸炎伴良性驚厥(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,CWG)是一種發生在兒童的無熱性驚厥。1982年,Morooka首次報道了一種臨床癥狀: 輕度胃腸炎癥狀炎,但沒有明顯脫水、電解質紊亂或低血糖,可引發多次短暫的全身性驚厥發作。同時它多發生在既往健康的兒童,無已知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腦病。
CWG通常發生在6歲以下兒童,高峰年齡為1-2歲,在嬰幼兒驚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,據文獻統計伴有腹瀉的患兒中其比例甚至超過熱性驚厥。主要發生在冬春季, 與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相關的CWG發病率約為2%-3%,研究表明在男女中發病率相似。CWWG患者癲癇家族史通常為陰性。
01、發病機制
目前發病機制不清楚,可能與病毒感染、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、免疫損傷、遺傳、代謝等因素有關。
02、臨床特征
患兒主要表現為輕度腹瀉或嘔吐伴無熱驚厥,驚厥表現為全身強直-陣攣發作,CWG的另一個獨特特征是在發病期出現多次發作,24小時內發作可達1-8次,每次持續時間小于5分鐘。部分患兒有低熱,驚厥多發生于胃腸炎病程的第2-5天,驚厥緩解期后一般無精神萎靡、嗜睡、煩躁不安、易激惹、肢體無力、共濟失調等癥狀。
03、實驗室檢查
該病一般無明顯異常的實驗室檢查,部分患兒糞便病原學檢查陽性,如諾如病毒、輪狀病毒、空腸彎曲菌等。一般血常規、血糖、電解質及血氣分析基本正常,腦脊液常規、生化檢查正常。腦電圖發作間期正常或背景活動慢,少數病例發作間期可見癲癇樣放電。頭部影像學檢查未見異常。
04、治療措施
1、抗感染、保護胃腸黏膜、調節腸道菌群、補液對癥支持治療;
2、給與地西泮止驚治療,若患兒已經驚厥發作完,但考慮到該病極易反復多次頻繁抽搐,可選用多種止驚藥物,首選苯巴比妥鈉。
05、經驗總結
常發生在冬春季節;
常發生在既往健康的6歲以內的兒童;
病毒性胃腸炎病程的第 2~5 天發生無熱驚厥,多為短暫的全身強直—陣攣發作,24小時內頻繁發作;
可有輕度脫水;
發作間期腦電圖多無癇樣放電;
常可檢測出大便輪狀病毒抗原;
其他實驗室檢查正常,包括腦脊液、血清電解質、血糖;
預后良好。